清晨的微光里,骨科护士潘艳再次清点出诊包:无菌敷料、手套、消毒液、应急药品……每一样都整齐妥帖。手机屏幕上,聂婆婆的住址和病情摘要静静亮着——这是她本月第五次上门服务。

她在医院工作了二十五年,熟悉病房的每一个角落,每一次监护仪的声响。但走进患者的家,一切又是崭新的开始。这里没有熟悉的设备与流程,却多了生活的气息与人情的温度。从接单那一刻起,信任的桥梁便开始搭建——一通细致的电话,一次耐心的“预评估”,了解病情、过敏史、居家环境……她尝试在踏进家门前,就在心里画出一幅清晰的“护理地图”。
在聂婆婆家中,潘艳利落地铺开蓝色无菌巾,床头柜转眼成了临时操作台。96岁的婆婆躺在床上,眼神里有依赖,也有不安。潘艳俯身,轻柔地为她进行骨折术后换药,动作精准而温和。最难的或许不是护理本身,而是在一个非医疗环境中,依然营造出专业与安心。她一边操作,一边轻声安抚,直到婆婆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,直到家属在旁长长舒了一口气——那一刻,所有的奔波都有了意义。
有一次,她去养老院为一位独居老人更换胃管。老人因鼻咽癌无法进食,子女远在外地。操作结束后,她没有急着离开,而是静静地坐在床边,听老人絮絮叨叨说了很久的话。临走时,老人紧握着她的手,轻声说:“姑娘,你一来,我这屋子都亮堂了些。”那一瞬间,潘艳明白,她带来的不仅是护理,更是被需要的光亮。
每一次点击预约,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托付;每一次上门服务,都是一次没有仪式的奔赴。网约护理,连起的不仅是线上与线下、技术与需求,更是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关怀与信赖。这是一份工作,更是一场温暖的同行。(护理部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